2023台灣太陽能裝置量未達標,但創歷史新高!能源署:努力成果可觀

經濟部表示,隨著國際市場對 綠電需求逐年增加,台灣必須 積極推動綠電發展 以維持國家產業的競爭力。然而,目前的光電發展進度受到 政治因素影響,並且仍需解決 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

儘管面臨這些挑戰,經濟部強調將 持續推動太陽能光電的發展,以加速台灣在綠電領域的布局,確保產業的長期競爭優勢與永續發展。

台灣太陽能發展現況與挑戰(截至2023年)

截至2023年底:

  • 太陽能裝置量達約12GW,未達原定14GW目標
  • 當年太陽光電併網量為2.5GW,創歷史新高
  • 每年可供應約152.8億度綠電
  • 相較2016年成長近10倍(9.8倍)

主要挑戰

  • 政治因素影響開發進度
  • 基礎設施建設受地方反對(例如升壓站與變電站)
  • 地方政府審查量能不足

國際綠電需求持續攀升,台灣面臨競爭壓力

根據預估:

  • 2016年全球可交易綠電量約60億度
  • 2025年預期將超過200億度

若台灣無法積極擴展綠電供應,可能將影響出口導向產業如半導體、電子、資訊製造等的競爭力與國際採購資格。

政府應對策略與推動作為

強化行政量能

  • 增加地方政府審查人力與專業訓練
  • 委託第三方單位科學驗證電磁波影響,避免因民眾疑慮延宕進度

推動跨部門合作

  • 經濟部與法務部成立打擊綠能犯罪聯繫平台
  • 公私部門、能源署與地方政府整合推動

多元併行策略

  • 2024年持續推動「地面型」與「屋頂型」光電發展併行

延伸閱讀與實務應用

若您有興趣了解更多太陽能實務應用與規劃案例,或希望為企業設置太陽能系統,歡迎參考光多科技太陽能事業部的介紹專頁:https://www.lumimore.com.tw/greenpower/

光多科技專注於各項光電規劃,協助企業整合能源、節能與綠電轉型需求,實踐ESG與永續目標。

結語與未來展望

儘管太陽能裝置量未達標,台灣在綠電發展上已展現強勁成長動能。未來須持續落實跨部門協作、強化科學溝通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才能穩固國家產業的競爭優勢,迎接全球綠色轉型浪潮。

FAQ 常見問題

Q1:為什麼2023年台灣太陽能裝置量會未達標?

A1:主要受到政治因素與地方居民對基礎設施(如升壓站)抗爭所影響,導致進度延後。

Q2:未來政府如何推動太陽能發展?

A2:政府將加強與地方合作、提高審查人力、推動跨部門聯繫平台,同時持續發展地面型與屋頂型光電方案。

Q3:台灣綠電供應不足會對產業有什麼影響?

A3:若供應不足,可能使得台灣產業產品失去國際綠色採購資格,進而影響出口與國際合作機會。

Q4:地方反對基礎設施的原因為何?

A4:多為擔憂電磁波對健康的影響,政府已委託科學單位測試,證明電磁波低於環境背景值,並要求業者以數據與地方持續溝通。

Q5:2024年的發展重點是什麼?

A5:地面型與屋頂型光電將持續並行發展,以提高裝置效率與靈活性。

光電照明相關文章

精準計算 ! 發掘你的土地最大價值

特定工廠 土地增值試算

為您免費評估

留下第一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