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地在選舉下被炒作、流失的現況,包括農地逐步被休耕、改建、變更地目等情形,導致糧食必須大量進口。政府雖然補助農業,卻也大力補助光電,反而導致農地租金飆漲,不利於農業發展。呼籲政府應重視台灣農業維生問題,並提醒農民要組織起來,在選舉中發揮影響力。
選前總是把許多人不堪的隱私或是犯罪的事掀出來,2024 三位總統候選人都身陷土地、違建問題,這也顯示「民主大數據」下的台灣浮世繪。而且,能力越大,為惡越大,在選票加持下,越不負責任。
土壤像是人體的皮膚,薄薄一層,卻是維持生命的必須。如果要從岩石逐漸變成土壤,至少需要 6 萬年,才能造成 1 公分的土壤,才可能有讓綠色植物生存的機會。在森林中,也需要 1 千年才能產生 1 公分的土壤。平原地區可以靠洪水漫流,而接收到上游森林流失的土壤。
台灣農地煉金術「七步絕戶」
然而現在炒作農地有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步休耕,土地開始長草、長樹,就不適合再耕作,除非要再整地、復原,這會耗費很多時間、力氣和金錢;第二步就是廢耕,無法生產農作物;第三步是將表層 20-30 公分的土壤賣出去,像陽明山的土壤 1 公斤可以賣 30 元,一卡車就上百;第四步,再往下挖,當砂石賣;第五步,接收其他地方的建築廢土、廢棄物回填;第六步,改建成停車場,或是裝光電太陽能;第七步,變更地目成建地,蓋房子。
這是台灣農地煉金術的「七步絕戶」,讓原來生機盎然的土地,變成了無生趣的水泥叢林,這也是許多人「愛台灣這塊『土地』」的手法。這在正常法治國家是不可能的,但在台灣選舉下,化不可能為可能。而這些透過土地連續剝皮、套利的人,大多後代都移民國外,在台灣當寓公收租金,在國家享受,生病再回台用健保,成為「高級台灣人」。
但是這樣的土地炒作,特別是原來廉價的農地,炒作、獲利空間更大,這也在短短 60 年間,台灣農地大量流失,從糧食出口變成大量(70%)糧食進口國,更使未來台灣的農業凋凌。
最近因為農業減碳,而深入了解台灣的農業,以花東地區的稻農為例,他們現在要租地,1 公頃 1 期就要 3-5 萬(一年有 2 期,就是 6-10 萬),還需要種苗肥料、農藥 3 萬元(一年 2 期,就是 6 萬元),打田耕耘、插秧、收割代工(1 年也要 4 萬元),烘穀 2 次,一年也要 2 萬元,加起來,一年的成本就是 22 萬元左右,賣了乾穀收成好有 1 萬斤,1 斤 16 元,一期 12-16 萬元,1 年 24-32 萬元,但真實情況,如果只有一半,5、6 千斤,就只有一半的收入,還要虧 7、8 萬。所以即使是有土地的人,也會租給別人耕作,可以收租金,而沒有風險。
炒過的土地變成不毛之地
當然如果農地能夠變更,就可以「修成正果」,清水變雞湯,但是在花東,這種機會少之又少,只能農地蓋農舍(別墅),這在宜蘭平原上已經是處處農舍,或成民宿,然而農地一旦蓋了鋼筋水泥的房子,就不可能再恢復農地耕作,台灣的農地就流失了。
這不只台灣,全世界幾乎都是如此,未來的農業、糧食面積最大的挑戰就是土地用於建設或其他工業用途的價值超過作物種植,近年台灣的農地轉作光電,有些地方的光電土地租金喊到一年 30-40 萬,從以上的農業成本與獲利來看,一甲地租金頂多 10 萬,就算自地自耕,一年能賺到 20-30 萬就已經到頂了,更何況還要花力氣、金錢去耕作,只要把地租出去,躺平就能拿錢,而且政府也鼓勵綠電,何樂不為?
最近《上下游》刊出了「破碎的西海岸,農田.魚塭.光電海」,令人驚心,政府大筆一揮將 8000 公頃(佔了台灣農地 1%,若扣去休耕,則是 2%)劃為「低地利,不利耕作區」,也就意味著不適耕作,適合作光電。
綠能光電的信任危機
事實並非如此,光電的利益並沒有這麼好?就算每天可以發4小時,1甲地每小時可以發1千度,一天4千度,一年146萬度,1度電賣4元,就有584萬,看起來應該一年分40萬給地主租金是合理的,但是以台灣光電形態,因為多颱風,所以就要粗大且低矮的鋼架、巨大的水泥基柱,才能在未來20年抵擋颱風,所以土地就無法繼續耕作,就不符合「營農型光電」(既有光電,又有耕作),農民不能以農地免土地稅,於是農民就要納高額的地價稅。
另一方面,許多太陽光電的案場並沒有那麼好的發電效益,再加上買的是低價光電板、逆變器,可靠性有問題,過一、兩年發電效率大跌,而且低矮的光電板很容易被雜草、蔓藤遮蔽,能有預估一半的發電量就不錯了。
由於少數光電案場的租金,影響地其他的農地租金,所以近年的農地租金也跟著水漲盤高了 20%-50%,這對微薄的農業收入,更是滅頂之災。
再加上農村人口老齡化,年輕人要返鄉務農,首先就遇到土地租金,或是租不到適合用地,走到農村,可以看到處處荒廢的農地,但是問起價格、租金,立刻嚇退了想要買地或租地務農的人。
政府一方面大量補助農業,又更大量的補助光電,或是休耕,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的性命,因為一旦種電,或是休耕後,農地再生產,是要花很大的力氣的,對於真正務農維生的小農,是不可承受的負擔。
再過幾天就要選總統、立委,從各個政黨、候選人來看,看到的都是爭取台積電設廠,並沒有什麼農地、農村、農民未來發展願景,以及現在問題解方的著墨,台灣仍有 2、3 百萬農業人口,但是經濟方面 GDP 貢獻有限,農民也沒有好的組織系統能夠發聲,這或許是農民自己要努力、反省,如何在選舉中發揮自己的力量。
文章來源:信傳媒
重點整理
- 台灣農地在選舉下被大量炒作流失
- 農地經過多步驟改變使用,最後變建地
- 糧食需大量進口,農業發展艱困
- 政府雖補助農業,卻也大力補助光電
- 光電導致農地租金飆漲,不利農業
- 呼籲政府重視農業維生問題
- 提醒農民要組織起來,在選舉中發揮影響力
政府應制定長遠的農業政策,保護優質農地不流失,並以科技協助農業現代化,提高產能與附加價值。同時應鼓勵青年返鄉從事精緻農業,透過行銷打開市場。呼籲政府與農民團體建立平台,共同擬定可行的農業發展策略,使台灣農業可持續經營。